清风故事会|作风严谨的檀耀辉
檀耀辉(1916~1990),望江县杨林乡(今长岭镇)人。青年时代,抱着“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愿望,负笈离乡。民国三十三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历任浙江大学、南京工学院及无锡轻工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长期从事微生物学、发酵工艺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对传统发酵产品及新兴发酵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微生物学会委员,中国酿造学会常务理事,著名的微生物学专家。
檀耀辉治学严谨,作风踏实,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开拓,先后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早在四十年代末,他就从事黄麻发酵脱胶和酱油的研究,并在当时颇有影响的《黄海》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五六十年代,在《微生物学报》《化学世界》等杂志上发表有关微生物和发酵研究的论文,其中《酱油生产工艺理论》曾作为国家与罗马尼亚的交换论文。七八十年代先后完成氨基酸等10多个科研项目,其中《苏氨酸研究》属于国家攻关课题,《用生物催化加速人工老熟白酒研究》获得国家专利,《酒糟的综合利用》获得轻工部科技论文奖。1978年学院恢复招收研究生时,他就担任指导老师,培养了一批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很强操作能力的研究生。先后指导研究生完成的赖氨酸和苏氨酸菌种选育及中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檀耀辉长期在外地工作,仍念念不忘家乡建设,1984年回乡,热情为县直机关干部作酿造工艺的学术报告,并视察县酿造厂,为酿造厂提供新的菌种,指导试制成功多菌种多酶系的“望江亭牌”风酿酱油。该酱油在1988年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上获银牌奖,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获金牌奖。
檀耀辉一生奋斗不息。在他身患绝症期间,仍兢兢业业地忘我工作。1985年10月,他已住进上海医院,正准备施行手术,当他得知国家科委已下达学院“七五”攻关项目,便不顾病情恶化和家人劝阻,立即请假回校,将攻关项目安排好,方回医院动手术。手术后刚一月,即出院返校,在病榻上审阅研究生论文,指导他们答辩。为保证攻关项目(苏氨酸)顺利进行,他忍受病痛折磨,日思夜虑,呕心沥血,终于在几届研究生的共同努力下,1988年底,产酸水平达到2~2.5%,完成预定计划。1989年初,檀耀辉的病情继续恶化。为克服噬菌体对谷氨酸生产的严重危害,解决味精行业多年未解决的问题,他仍坚持立题选育抗噬菌体的谷氨酸生产菌种,指导研究生进行研究,经过努力,终于使这个项目取得了成果。1990年,檀耀辉用结实的步伐走完了他奋斗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