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故事会|麴信陵:广施仁政、爱民如子
麴信陵,江苏吴县包山(今苏州洞庭山)人,唐德宗贞元元年(785)中进士,贞元六年任望江县令。
任职期间,关心民生,多施仁政。一年望江大旱,麴信陵痛心疾首,作《投石祝江文》,虔诚地向神灵祷告:“吾令长之罪,神得而诛之,岂可移于民而害其岁?”天公作美,果然下了场大雨。及至任满调迁,县民纷纷恳求留下,遂再任。贞元中期卒于任内,当护送灵柩归乡时,县民遮道号哭,车不得行,于是留葬在县治北隅。
麹信陵死后十多年,他的美名在民间广为传颂,但却没有上达朝廷予以表彰,也无名人为其树碑立碣。唐宪宗元和初年,大约在公元808至810年间,时任朝中左拾遗的白居易听到麴信陵的故事后,深受感动,同时对当时文坛上流行的无行文人为了金钱替达官权贵题写碑文歌功颂德的现象表示愤慨,认为这对麹信陵太不公平。于是作《秦中吟·立碑》诗盛赞麹信陵:“我闻望江县,麹令抚茕嫠。在官有仁政,名不闻京师。身殁欲归葬,百姓遮路岐。攀辕不得归,留葬此江湄。至今道其名,男女涕皆垂。无人立碑碣,唯有邑人知。”白居易的诗很快传到宫廷,唐宪宗闻讯,敕封麹公墓为麹大夫墓。
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望江县令萧缜“辍俸买石”,将白居易的《立碑》诗刻于望江。从此,麹信陵德绩大著,声名远播。历代有为的望江行政主官也都以麹信陵为楷模,或立庙,或建祠,或树碑,以示崇敬和缅怀。1509年,知县王原即围基建祠、立碑于侧。世传庙基即信陵墓也,题曰“唐贤令麴君大夫之墓”。明清两朝几百年间,麴大夫祠又经历了多次修缮,但最终还是尽毁,如今留有一块清乾隆戊辰年(1748年)望江县令徐斌拜题的“唐麴君大夫之墓”的石碑,收藏在望江县博物馆。2009年,望江县在原址复建了麴信陵墓和雕像,供今人追思先贤,弘扬地方文化,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麹信陵不仅是一位让后世景仰的官员,还是一位文才出众的诗人。欧阳修编著的《新唐书·艺文志》记载有《麹信陵诗》一卷。南宋大文豪洪迈的巨著《容斋随笔》讲到他的诗文。元代辛文房将其收入所著的《唐才子传》(该书收录有唐一代才子287位)。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存其诗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