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以“六尺巷”精神助力基层治理迈向新台阶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桐城市参观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为基层治理指明了方向。总书记强调“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在新时代,我们应从总书记的考察中深入挖掘和弘扬六尺巷精神,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奋力推进基层治理迈向新台阶。

“礼让包容”为基,共绘基层治理和谐“新画卷”。“六尺巷”宽不过“六尺”,却被称为“最宽”的巷子,其中蕴含的是沉甸甸的“和谐礼让”之道。基层治理是最贴近人民生活、与人民群众关系最密切的“最后一公里”。新形势下,面对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党员干部要时刻秉持“谦和礼让”的态度,以和谐包容的工作方法、谦逊有礼的工作作风,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多调解问题,多化解纠纷,推动邻里之间少一分“怨气”,多一分“和气”。要以身作则,自觉弘扬礼让精神,在利益面前要做到先人后己,不与民争利,以实际行动为群众树立榜样,引导广大群众牢固树立“以礼为先、以让为贤、以和为贵”的理念,让礼让文化蔚然成风,让和谐融入日常,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氛围。

“德治法治”之力,续写基层治理长治“新篇章”。在张吴两家僵持不下时,双方没有采取过激行为,而是通过合法途径寻求解决。六尺巷德法并治的理念,启示我们基层治理要打好德治与法治“组合拳”,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方面,要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强化法治宣传力度,提高群众法治素养,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强化道德引领,积极发挥德的“自律作用”,引导广大群众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如果说“法治”是“硬措施”,那么“德治”便是“软约束”,对于基层治理只有“软硬兼施”,让德治与法治互相促进、互相补位,才能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为基层长治久安发展开启新征程。

“智慧调解”之法,奏响基层治理创新“新乐章”。300多年前,张英以一己胸襟,换来睦邻友好,留下了“六尺巷”智慧。近年来,桐城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弘扬六尺巷“和为贵”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基层治理理念,创新形成了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实现从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到有效开展基层治理的转化升级。广大基层干部应深学细悟、触类旁通、主动作为,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水平,做活矛盾纠纷化解文章。对于小摩擦、小纠纷,可以通过调解、协商的方式,让双方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对于复杂的矛盾问题,要保持耐心和定力,深入了解情况,综合运用法律、政策、道德等多种手段,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不断探索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的新思路,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让“六尺巷”工作法蕴含的智慧在基层治理中绽放异彩。(县财政局 徐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