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六尺之巷 “和”以为宽
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桐城市的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察看桐城历史文化展陈。“六尺巷”,宽不过“六尺”,却被称为“最宽”的巷子,答案就蕴藏在“张吴礼让”典故之中。张吴礼让,和为贵;六尺之巷,和为宽。
六尺巷,现在不仅是一处地名、一个典故,还是一种工作方法,从中提炼出“听、辩、劝、借、让、和”六字法的“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已然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密钥”。
基层治理需德法兼容。一方面,在基层治理中,应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从个人修养、家庭家风、乡土民风等方面入手,通过举办道德讲堂、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等方式,引导群众明辨是非、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另一方面,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基层治理有法可依。同时加强对法律政策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不断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通过依法治理凝聚基层社会治理的整体合力。还可以将德法相融,把尊老爱幼、扶残助残、诚实守信等纳入村规民约中,通过法律保障其有效执行,提升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水平。
部门执法要柔性手段。执法部门在基层治理过程中要杜绝“一刀切”的硬性做法,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柔性手段。执法部门具体实施柔性执法的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几点:一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让群众理解并接受法律法规,从而自觉配合执法。二是组建劝导队伍,通过实地劝导、理性疏导等方式,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制止,并引导其规范行为。三是向群众进行法律宣传、政策解读等服务,帮助了解法律法规,规范自身行为。四是针对违法违规行为,通过约谈方式指出问题,督促整改,对轻微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告诫方式提醒其注意,并告知正确规范的行为要求。基层治理中,可以通过非强制性的手段,提高执法效果,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邻里纠纷要以和为贵。在基层治理中,邻里纠纷是最常见的问题,一旦破坏了邻里之间的和谐关系,将会危害乡风,引起对立和冲突。解决邻里纠纷可以效仿“六尺巷工作调解法”,实行“三步走”策略:首先,在社区、村里面选出有威望、公平公正、热心的人组成调解小组,在面对邻里纠纷时能够进行第三方调解,协助双方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然后,调解小组无法解决时,在社区、村里设立“调解室”,请当事人在调解室内由综治、信访等部门来主持调解,通过“听”“辩”“查”的程序,结合政策或者先例对双方进行调和;最后,解决完邻里纠纷后,可以记录在册并公布结果,形成警示和示范作用。
充分运用好“六尺巷工作调解法”,努力从源头解决矛盾问题,是基层治理的关键之举。基层政府执法部门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将“让他三尺又何妨”的精神传承下去,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风气。(吉水街道 檀清清)